塑胶电镀(POP)工艺
塑胶电镀(POP)因为基材是不导电的原因需要一些特别的技术。而其中金属镍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塑料电镀被有限的商业性引入到欧洲和北美市场。导致行业良好增长的主要突破是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ABS)的表面处理化学工艺的发展,这使得塑料基材与金属涂层之间得到良好的结合。ABS使得塑胶广泛地用于电镀并且电镀的工件也有良好的质量。
一般来说,用于塑料电镀的过程包括以下阶段:
▪塑胶表面腐蚀提供亲水性的表面和良好的结合力。 通常,蚀刻剂由浓铬酸溶液、硫酸组成。 但其蚀刻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情况和和基材的组成。
▪蚀刻表面使不导电的塑料上产生催化点,使得化学镍或化学铜能够在表面沉积。
这些点通常由含氯化钯和锡盐的药水产生,这使得钯粒子非常均匀的分布在塑料表面上。
▪沉积一层薄的化学镀镍或化学铜膜,使其成为导电的基体,以适用于传统的电镀。
一旦产生这种导电沉积,工件就可以用于常规的电镀。
POP 的主要推动力是汽车行业。燃油经济需求的增长需要减轻车辆的重量,这一行业发现了塑胶是耐用,轻便, 且更容易制造。所有塑胶基材以较低成本的优势具有取代传统金属材料例如的锌压铸件的潜力。因此, 塑胶材料广泛地运用于汽车配件行业例如:格栅,灯框,车标志及光亮装饰品。
科技的快速发展开始蔓延到其它市场(但是汽车方面的运用仍占据主导地位)。塑胶电镀被大范围的使用,如卫浴和厨房配件以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把手,衣服上的纽扣电镀及各种家用和个人护理产品。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的缓慢开始到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快速增长,许多电镀商开始提供POP的服务。
汽车ABS电镀(沙丁镍)工艺
上料 → 脱脂 → 水洗 → 预蚀刻 → 热水洗 → 水洗 → 整面 → 蚀刻 → 回收 → 水洗 → 全没水洗
→ 中和 → 水洗 → 预浸 → 活化 → 水洗 → 解胶(加速) → 水洗 → 化学镍 → 喷洗 → 水洗
→ 酸浸 → 水洗 → 冲击镍 → 回收 → 水洗 → 化学铜 → 水洗 → 酸铜 → 回收 → 水洗
→ 酸浸 → 水洗 → 半光镍 → 光亮镍 → 水洗 → 酸洗 → 水洗 → 沙丁镍 → 水洗 → 微孔镍
→ 水洗 → 铬前活化 → 水洗 → 三价铬 → 回收 → 水洗 → 钝化 → 水洗 → 热水洗 → 风吹
→ 烘干 → 下料 → 铬剥挂 → 水洗 → 铜镍剥挂 → 水洗 → 硝酸剥镀 → 水洗 → 热水洗 → 吹干